第一次聽到「斷捨離」的概念,最早是看到電視介紹囤積症患者,他們從無法丟棄物品,到無止盡地將東西堆積如山,最後連家門都無法打開超過30度,產生走道堆滿雜物而無法行走的嚴重狀況。
對我們來說看到那樣的衝擊景象,會覺得很不可思議怎麼會有人住在那種環境,甚至有些因為長期累積物品下來,每天與蟑螂、老鼠為伍,會以為來到小型垃圾場。
但對他們來說,那些物品的堆積卻是一種安全感,他們會覺得,有些東西也許未來用得上;有些東西絕版了應該要留做紀念等等各種原因。
當然,囤積症已經是一種需要輔導並且緩步改善的症狀,也是一種相對今天這篇內容來說較為極端的例子了。
Table of Contents
念舊的人執行斷捨離的困難
我要推薦的這本「斷捨離」當中,特別要介紹給像我一樣念舊的人,我們總是會想要在每個人生階段都留下些什麼,穿過的鞋子、玩過的布偶、背過的包包,每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有感情存在的。
但仔細想想,平常其實也幾乎不會去想起那些東西,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不斷堆積之後,那些東西還是不會穿到甚至再也不會用到。
如果你還能想到這裡,我想斷捨離這件事只要透過本書提點,你可以緩步改變你的想法與整理方式。試著放下那些再也用不到的東西,讓它們變成你的珍貴回憶存在腦海裡,留下最美好的印象吧!
斷捨離要做到的話,我個人覺得真的要非常緩步地改變,否則如果因為斷捨離改變速度太快,造成你的安全感一下子失去而感到恐慌,未來可能會想囤更多東西,來恢復自己的安全感。
所以一步步慢慢來,斷捨離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型態的改變,不用急著一次到位,慢慢轉換你的想法,重新建立起屬於你自己的一套「斷捨離」生活吧!
「斷捨離」當中,捨與棄的差異
前面提到我自己是個非常念舊的人,尤其對於跟自己相處過一段時間的物品,就好像它們跟著我一起經歷了我人生中的某些過程一樣。
其實我們應該把「捨」和「棄」分開來獨立思考才對。
捨不是棄,是手段
對於這些物品,我們不應該用「丟棄」的想法來看待。
這本書也表示,我們在將這些東西捨去以前還能做一件事情,就是思考它是否還能為其他人帶來任何價值?
例如舊書、學生時期的參考書、小說漫畫等,當我們知道自己不會再翻閱決定斷捨離之後,我們可以先思考,這些書還能到哪裡創造他們的價值。
舉例來說,這些書可以賣到二手書店,也可以尋找社福單位看他們有沒有收教科書或小說漫畫類,我們就可以把書捐給需要的人。
社會上還有很多連教科書、甚至制服、鞋子都買不起的人,如果這些書最後拿去回收成廢紙,雖然也算是能重複再利用。但若是在最後這個回收的步驟之前,還能讓更多人受惠,你是為這些物品創造了新的價值,同時造福更多需要的人。
用這個方式來清理你不需要的東西時,你也不會覺得把這些書「捨去」是「丟棄」的一種了對吧?這也是書中希望大家學習到的一個原則:物盡其用。
改變,從想像開始
描繪出明確的住家願景
也許正在看文章的你和我一樣是目前與家人同住的小資族,還沒有機會買一個屬於自己新家之前,我們可以先縮小來看:描繪出你心目中的房間。
身為一般生活平凡的家庭成員,能運用的資金雖然很少,但當你親自描繪出想像中的理想環境之後,就可以更清楚幫助自己了解,現在的房間當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好,又有哪些地方可以釋出空間。
當我們將住家願景描繪完成後,我們可以先學習定義物品的去留;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在清理出之後的環境中,進行收納管理;最後也就會慢慢出現適合你規劃房間願景的空間,讓你可以購買新的東西,擺設你想要的物品了。
提升「人生的新陳代謝」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總是被舊的東西綑綁住就很難跳脫和改變。
我們可以想想,假設有十年的時間你住在同一個地方,這段時間不斷添購各種物品,當你忽略這些物品久了,環境逐漸就開始變得雜亂,因此除了重要的收納方式以外,斷捨離也是相當重要的整理方式。
唯有增加你環境的新陳代謝,將不再適用於你的物品代謝掉,才能夠購入更多你現在需要的物品,讓你的生活環境維持一定的好品質,對人生每一天的感受都會更加輕鬆愉快!
總結
老實說,「斷捨離」對我來說還是個需要努力學習的方式,近幾年我才稍微能夠放下許多東西,而且在放下的時刻我都還會用手機拍照拍起來留念,感覺心裡比較好過一點,也比較捨得捨去它,對我來說那些回憶無價。
但說實話,那些照片也許10年、20年才會看一次,甚至永遠不會再看,腦袋是會漸漸遺忘一些其實你很少想起的回憶。
徹底珍惜現在擁有的人、事、物
時間沖淡的東西如果只是物品我覺得也沒有什麼不好,新的、適合你的東西會不斷進來滿足你的生活環境,並且讓你心理和實際的人生都更輕鬆愉快,若能活得快樂又自在,那麼我想,為自己留下和創造更多美好回憶,比留下許多舊物品來得重要多了吧!
可以直接透過下方按鈕前往博客來網站購書,透過書中的方式一步步帶領你通往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