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活動回流率超低?辦活動應該懂的 目標客群心理

我們每個人在選擇想參加的活動時,都會有一個預期的目的,這就是 目標客群心理 ,例如我參加這場活動是想學習平面設計的概念;
有時候是想跟追蹤許久的講師互動、問問他的創作理念;
有些是想去找找看有沒有志同道合的參加人,未來可以發展成朋友一起踏上夢想等等。

但當我們搖身一變,成為一場活動的主辦單位時,常常因為思考企劃內容、流程、預算等問題,就把了解目標客群的時間犧牲了不少。

當我們籌備了許久的活動,卻沒辦法滿足參加人的主要目的時,就很難讓參加的人對這個主辦單位產生信任感,進而失去信心轉而找其他相關的活動參加。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釐清我們的目標客群,他們究竟參加我們的活動有哪些可能的目的,以及你究竟想提供什麼樣的價值給他們呢?

至於研究你籌辦活動的目標客群,研究的方式可以透過參加類似活動來獲取經驗,多跟相關的主辦單位聊聊他們的理念,也許可以給你不少的靈感,朝著那樣的活動模式舉辦,再融入你個人想發展的活動特色,並在每場活動後請參加活動的人給你回饋。

接下來先介紹一下目前社會上的主流活動類型,以及為什麼社會上的活動多半有令人感到失望的典型崩壞因素。

社會上的活動類型

通常活動類型包含:

  • 講座類型
  • 教學類型
  • 遊戲類型

接著我把參加各類型活動的經驗,以及網路上常有的活動評價進行討論。

講座類型

通常講座類型是請講師來演講,近期較為流行的是除了一位專業講師以外,主辦單位會邀請台下的觀眾如果有想分享的內容,也可以輪流上台演講。

這樣的好處是我們除了能聽到專業講師的教學,還能聽到許多不同產業的經驗分享。

這種類型的活動,參加的人彼此基本上很少會講到話,雖然有些講座為了輕鬆一點,會把桌椅擺成小組模式,甚至讓大家提問可以加分而進行尷尬的分組競賽?
讓大家看似有一個小組的感覺,主辦單位似乎覺得這樣就能讓大家更加熱絡似的。

但通常會來參加這類型的人,根本不是想來認識人,就算是,也是希望能用更自然的方式認識到人。

我們主要是為了聽講師傳授的內容,無論是行銷、設計等專業資訊,我們是來學習的,雖然大家其實算是志同道合的參加者,都是為了學習某樣知識而來。

所以重點來了,如果主辦單位不是透過一些設計過的分組活動或小活動,來讓大家互相認識聊天的話,就寧可完全不要有分組這件事情,避免界在尷尬與不尷尬之間,對活動的評價會大打折扣。

原因是,如果沒分組,參加人就會覺得「我本來就是來學習東西的」;
但如果分組了卻很尷尬,參加人就會覺得「連學習知識都很不自在」

想認識同組夥伴也無從聊起,整場活動就會陷入尷尬的氛圍中。

(延伸閱讀:活動分組不尷尬!主辦單位應該懂的分組方式)

教學類型

教學類型活動其中一種是類似拍影片教學、寫程式教學等,通常需要多人合作、互相幫助的教學活動,另一種是需要歷時一整天或兩三天的工作坊活動。

這類型的活動基本上免不了分組的動作,而且我們參加的時候也已經預期除了學東西,勢必要跟人合作學習。

我們都會很希望如果參加到這種活動,主辦單位可以先把組別分配好,省得進去之後大家都不認識又要找組員的尷尬狀況。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到一個狀況,就是出社會之後,男生都跟男生一群;女生都跟女生一群,也許是社會風氣讓男生女生無法像小孩時期那樣自然地靠近,像是已經有男友/女友不方便、怕被怪人騷擾跟蹤、怕對方是來推銷產品等等,這些原因無可避免已經成為社會上活動會出現的常態。

我自己出社會參加活動也真的怕遇到怪人,我們就變成需要靠自己過去的經驗,去判斷這個人的言行舉止有沒有怪怪的,即使防不慎防也不想因為這些人破壞參加活動的心情。

因此,排除上述這些不方便,這種類型的活動既然需要多人合作,大家也都互不認識,最好的方式是主辦單位事先分好組,讓大家透過講課途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部練習作品,相信也會是最不尷尬的互動方式了!

遊戲類型

遊戲類型包含團康活動、實境解謎、密室逃脫等,這些通常會是揪朋友一起前往參加。

通常參加解謎類型活動的目的是和朋友一起玩;參加團康活動則是交朋友的目的較多。

遊戲類型是最容易讓大家熱絡起來的活動,人在動動筋骨之後就會慢慢放下身段,整個人對於活動的緊張感也能慢慢減緩,放輕鬆之後的心情也會比較好,更能融入活動中。

需注意很容易出現一個人參加時,其他人都已經互相認識而產生格格不入的狀況,主辦單位就需要先想好因應方式,才不至於讓那個獨自參加的人太過尷尬。

然而,無論是哪種類型,活動文案沒有提到一些條件限制,距離活動崩壞就只有一線之隔!

活動的典型崩壞因素

目標客群心理
目標客群心理

為什麼會說是崩壞呢?
其實主要是我們參加活動的期望及目的,和想像中的活動情況差距過大的關係。

例如:

  • 目的是學習,卻被其他參加人推銷產品
  • 目的是交朋友,卻被其他參加人發名片
  • 目的是和大家一起練習作品,卻被其他參加人拉保險

事實上,有一種活動是標榜商業活動,這樣的活動就不會因為參加人做出各式各樣的商業行為而產生不好的印象;
如果你辦活動的初衷本來就不是商業活動為目的,那就應該思考你辦的活動目標客群主要的參加目的是什麼?

如果偏離他們的想像太多,對該場活動的印象就會大打折扣,下次再看到這個主辦單位辦的活動就會想起不好的回憶了。

結論

這篇文章討論了各類型的活動模式以及參加人的心理狀態,但這些只是參加人目的的一小部分論述,我們應該要根據不同的活動類型與主題,定義不同的客群參加目的,最好還能在文案中告知報名者這場活動能提供的價值,甚至可以排除那些令人尷尬的因素,才能更精確讓大部分的人輕鬆自在參加一場精心籌備的活動,而且下次還會想再來!

唯有充分了解你的目標客群心裡想什麼,才能創造更多適合他們的活動方式,回流率自然就會提升!